我是甘肃人,探访新疆五家渠,戈壁滩上的“小江南”,印象深刻不已

五家渠 更新于:2025-08-10 10:04
  • 仙人掌上的牡丹花
    甘肃人,去了趟新疆五家渠,忍不住说说,五家渠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一、戈壁滩上的"小江南"
    刚下高速就被五家渠的路牌惊到了——"戈壁水城"四个大字在烈日下闪闪发光。作为甘肃人,我太熟悉戈壁的荒凉了,可这里道路两侧居然种满了法国梧桐,绿化带比兰州滨河路还宽。最神奇的是城区里纵横交错的水系,简直像把江南水乡搬到了新疆,每条河道旁都修着精致的木栈道,傍晚散步时还能看见野鸭子在芦苇丛里钻来钻去。
    二、烤包子里的"混血基因"
    在建设路小吃街发现个有趣现象:这里的烤包子既不像乌鲁木齐的皮薄馅大,也不像甘肃的干香酥脆,而是用馕坑烤出金黄油亮的脆皮,内馅是羊肉混合孜然和番茄酱。摊主大叔骄傲地说这是"兵团特色",果然在农六师驻地吃到了混着各地风味的"移民美食"。就连凉皮都自带创新精神,浇头里竟吃出了哈萨克风味的马肠子。
    三、棉花田里的"白色黄金"
    开车往102团方向走,沿途棉田像铺到天边的云海。当地朋友说五家渠棉花产量占全疆十分之一,机械化程度高得惊人——采棉机工作时就像巨型吸尘器,半小时能完成过去200人一天的工作量。在恒汇机电城看到成排的农机具店铺,恍惚间有种在山东寿光看蔬菜大棚设备的既视感,只不过这里交易的是"白色黄金"产业链。
    四、广场舞跳出的"兵团气质"
    人民广场傍晚的场面让我这个甘肃人目瞪口呆:不是常见的扇子舞或藏族锅庄,而是穿着迷彩裤的大妈们跳着融合军体拳的广场舞,伴奏居然是《打靶归来》。旁边打太极的大爷说,这里退休职工很多是当年支边青年的后代,连幼儿园小朋友做操都带着兵团人特有的精气神。博物馆里那些泛黄的军垦照片,突然就和眼前的鲜活画面重叠了。
    五、正在长高的"沙漠硅谷"
    参观青湖经济开发区时,发现这里在建的智慧农业大棚像科幻片场景,通过手机APP就能控制滴灌系统。更意外的是居然有生物科技公司在戈壁滩上研发棉花秸秆再利用技术,工作人员笑称这是"沙漠里的循环经济"。站在新建的科技孵化大厦楼顶,看着远处天山雪峰和近处光伏板组成的奇异景观,突然觉得这个GDP增速全疆前三的小城,像极了二十年前深圳关外的模样。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