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游记

五家渠 更新于:2025-02-22 22:09
  • 海若布刀亥
    “八一”建军节刚过,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乌鲁木齐气温高达36以上,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柏油路上,像似一缕缕青烟从地上直冒,让人感到窒息。从车窗往外看,路两旁林带树叶抵不住太阳的暴晒都低下了头,屋檐下那几条小黄狗趴在地上吐着长长的舌头散发着身体的热量,老母鸡站在房头使劲挥动着翅膀不停地给小鸡扇着风,林子里的那一只只小麻雀躲在树叶下叽叽喳喳地叫唤着。可车厢内的同志们高兴着,愉快地唱着铿锵有力的红歌,聆听着红色的故事,把炎热高温抛在脑后。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了五家渠将军纪念馆广场。我们一行走下车,一股热浪迎面袭来,刮在脸上像被火烧一样,隐隐作痛。

    越过台阶,便能看见开国少将向守志同志题书“将军纪念馆”五个金光闪闪的铜字,如同雕塑的124位共和国将帅一样刚劲有力站在纪念馆中央。纪念馆左侧是一栋康养中心大楼,右边是一条宽广的军垦大道直通长满荷花的人工湖,显得格外耀眼。馆后边是124棵青松,寓意着124位将军如青松一般挺然屹立傲苍穹,烈日炎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葱葱。他们一生饱受磨难,伤痕累累,斑迹重重,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崇高品格令后人称赞。纪念馆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一走进馆内,正对着馆的正门是一名军官骑着高头大马带领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向敌人阵地冲锋的雕像。两旁墙壁上采用浮雕手法展示了部队气势磅礴的“亮剑”精神,最上面的墙上是朱德总司令题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八个大字,字里行间满载着殷切期望。

    纪念馆按照历史沿革,分为“将星璀璨,名垂青史”、“红色劲旅,将军摇篮”、“金戈铁马,挥师新疆”、“屯垦戍边,奠基伟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牢记使命,实现梦想”等六个展区。通过丰富的翔实的文字、图片资料,珍贵的历史文物,采用声、光、电等新技术,集中展现了这支人民军队前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独立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壮志情怀,前赴后继,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展现出124名将帅和无数英烈建立的不朽功勋。

    当看到展出的那一件件自制的梭镖、鸟铳、大刀、枪、炮等武器装备,件件都流淌着革命前辈们的鲜血,那一幅幅勇敢的战士与敌人激战的场面,一个战士倒下,又一个战士冲上去,前赴后继,生生不息,战斗不止。那一排排鲜活的面孔,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不断浮现在脑海,出现在眼前,让人心酸,让人流泪,让人激动。这里的每一片红色展区,就是一段浓缩的历史,一种精神的传承,一个红色的课堂,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历史书”,一个红色故事“声”入人心,一场场讲解直抵心灵。从1927年到1949年,二十多年来,这支部队参加过大小战役战斗无数次。当讲解员驻足在题有“一代战将”半身雕像前时,她自豪地讲道:“这就是王近山将军,热播电视剧《亮剑》主人公、剧中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就是以时任八路军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的王近山将军为原型拍摄的。

    那是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43年10月,日军2万余人采用“最新战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扫荡”,妄图一举消灭八路军,摧毁抗日民主根据地。日军华北方面司令官冈村宁次特意从华北各地调集100多名日军军官和参谋人员,组成“战地参观团”,现场观摩实战。1943年10月22日,八路军129师386旅王近山副团长率领十六团奉命前往陕北保卫延安。当十六团指战员到达山西洪洞县韩略村时,当地负责人和情报站的同志介绍了敌情,说有200—300名“大太君”10月23日左右要坐汽车经过此地,王近山当即决定消灭这批日本鬼子。于10月23日黎明,将部队隐蔽进入距韩略村炮楼一华里地设伏,上午8时许六名联队长、十名少佐以下120余名军官乘坐13辆汽车进入设伏区域。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指战员和当地参战民兵同时开火,那一发发仇恨的子弹射向敌人的胸膛,那一颗颗愤怒的手榴弹摧毁敌人的汽车。现场硝烟弥漫,杀声震天,响彻云霄。经过三小时激战,全歼顽敌,创造了载入史册的经典战例。”

    伴随着讲解员的步伐,我们来到了“挥师新疆,屯垦戍边”展区,大型雕塑《军垦魂》雄伟矗立,震撼人心,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都印记着老一辈军垦人的汗和泪,记载着创业难、创业苦的年轮,也诉说着铸剑为犁的创业史,浓缩了几代兵团人走过的辉煌征程。当看到垦荒人用过的农具、生活穿过的衣服、初来时住过的地窝子、干打垒的土坯房等艰苦场面时,感激涕零。他们像被历史尘封的画卷,依次展现在我们面前,诉说着军垦儿女在茫茫戈壁滩上用自己的脚板丈量着这片土地,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创业的奇迹,用自己的身躯造就了兵团的辉煌。

    当我恋恋不舍地走出纪念馆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人们都说一个民族有希望,不能没有英雄,中华上下五千年,代代都有英雄出,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鞭策后人前行的强大动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代代英雄,他们为国为民情怀,不惜抛弃一切。据记载,自1927年到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余万人,毛泽东主席一家有6位亲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何长工家族中包括妻儿在内的30多名亲属惨遭杀害;贺龙的贺氏宗亲有名有姓烈士达2050位!湖南平江县当时人口不足50万,从1921年至1949年,全县先后有23万多人为革命而牺牲。

    数以百万计的先烈没有活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但他们的牺牲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苦难辉煌,让渴望摆脱屈辱的中华民族完成了一次精神洗礼。曾经有这样一位年仅23岁的革命烈士陈觉,在临行前写到:“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亲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几个月后,他的妻子赵云霄在给襁褓中的女儿喂过最后一口奶后,她给女儿的遗书中写道:“小宝宝,我很明白地告诉你,你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你长大成人后,要好好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可最令人痛心的是,小宝宝之后也不幸夭折。

    通过这一次五家渠之行,聆听了红色故事,使我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一代代革命前辈,他们的雄才大略、他们的优秀品格,在一件件有温度的文物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支部队从黄麻起义一路走来,谁也记不起他们走了多少路,打了多少次仗,夺取了多少城池,解救了多少受苦受难的人民;谁也记不清有多少同志负过伤,有多少同志倒在了战场上,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下,他们没有看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的那天;然而不知道有多少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也不知道有多少媳妇等不回自己的丈夫,儿女没有了父亲!他们是时代的英雄,人民的楷模。

    这支英雄的部队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脱下了自己最心爱的军装,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天当房,地当床,在建设新疆这块热土上挥洒着汗水,浸透着碧血,他们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惊天地泣鬼神。

    亲爱的朋友:我们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他们的名字,他们的英雄事迹,他们的英雄壮举。

    亲爱的朋友: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地铁走向单位的时候,当你驾驶着拖拉机驶向田野的时候,当你稳稳当当坐在办公桌前工作的时候,当你背着书包一路笑一路唱走进学校的时候,当你和爱人花前月下悠闲散步的时候,当你每天愉快的在老年活动室娱乐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想到你是生活在幸福之中?你是否曾想到这幸福是千百万革命先烈用鲜血、用生命换来的?因为只有当你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时,你才能更深刻认识到革命前辈们的初心!(本文作者:郝树生 王红梅)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